经过三组RC网络相移之后的电压波动

一、问题的提出

有了前面的结论,可以知道电容电压跟随交流电源电压的关系,是满足下面的方程的:

\(V_{C}(t)=\frac{V_{m}}{\sqrt{1+(\omega RC)^2}} \times e^{\frac{-t}{RC}} + \frac{V_{m}}{\sqrt{1+(\omega RC)^2}} \times sin(\omega t-arctan(\omega RC))\)

1、这个方程中的 Vm / [(1+(wRC)^2)^(1/2)] 可以被视为A,这个A就是电容电压波形中的峰值。也就是说:在电源正弦的作用下,电容上的电压形成了一个新的正弦波(虽然并不是完整的正弦、起始瞬态略有畸变),这个新形成的“正弦波”的波峰是A;

2、方程中的-arctan(wRC)被视为相移角φ,也就是电容正弦错后于电源正弦的相移;

3、那么新的正弦波的频率呢?频率是不变的。它的频率是和电源频率相同的,只是波峰略低、相位略微向右偏移。

有了如上概念之后,就可以完成以下的两个问题的解答:

1、如何构建一个完美的60°相移,然后通过3组RC相移,完成180°的相移;

2、在进行了180°相移之后的第三组RC网络的输出电压,波峰是多大?也就是说最终反馈回控制极的电压有多少?

这篇博客,将完成上面2个问题的计算和整理。

二、为了实现60°的单组RC相移,重新进行相关元件的参数设置

电源电压峰值:12V。之所以要将电源电压定义为12V,目的是与Jack Kilby的实验相符。在我阅读的相关书籍中提到,他在实验室中用12V直流电开始实验,并在示波器上看到了令人激动的振荡波型;

电源频率:暂定100Hz。之所以要定义成100Hz,是为了方便绘图观察。后期可以重新调整这个频率;

电容:1uF,也就是0.000001F;

电阻:之前我在仿真中是直接使用的1000Ω,现在按照相移角为60°进行计算,电阻应该使用2760Ω。这里还有一个额外的问题:为什么之前仿真中,电容使用1kΩ也可以正常振荡呢?这个问题需要以后有时间了,再深入推敲一下;

如上的基本参数就定义好了,按照上面定义的参数,进行绘图,然后进行仿真,看绘图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是否一致。

三、三组RC相移之后的最终波形及电压

其实有了上面的计算依据之后,不画图也可以计算出经过3次RC相移之后的最终输出电压峰值是多大了。因为经过一组RC之后的电压峰值是A,所以经过3组RC之后的电压峰值是A的三次方。因而,如果电源电压的峰值时12V,那么:

经过第一组RC之后的电压将会是6V左右;第二组RC之后的电压将是3V;第三组之后的电压将是1.5V。也就是说最终反馈回控制极的电压的波动将在+1.5V ~ -1.5V之间。

下面是使用SageMath完成的画图,从只有电源电压开始、一条条的增加新的电容电压曲线。需要注意的是要忽略掉曲线开始瞬态部分的失真情况:

这个开始部分的失真真令人苦恼!要知道我之所以花了很多时间《搞清楚电容电压跟随电源电压的数学公式和推导过程》,目的就是想在最终的SageMath生成准确正确的图像。而现在看来还是无法生成出正确的图像来。

很奇怪各类仿真软件在这里是怎么做的,为什么通过仿真软件的示波器,就能够看到正确的波形图呢?

四、仿真对比

待续

五、备忘

1、本文中使用到的LaTex公式,为了方便日后使用,源码备注如下:

V_{C}(t)=
\frac{V_{m}}{\sqrt{1+(\omega RC)^2}}
 \times
 e^{\frac{-t}{RC}}
+
\frac{V_{m}}{\sqrt{1+(\omega RC)^2}}
 \times
sin(\omega t-arctan(\omega RC))

2、本文中使用到的SageMath绘图语句,整理如下,方便日后使用:

Vm = 12
R = 2760
C = 0.000001
F = 100
omega = 2*pi*F

Vs(t) = Vm*sin(omega*t)
A = Vm / sqrt(1+(omega*R*C)^2)
Vc1(t) = A * exp(-t/(R*C)) + A * sin(omega*t-arctan(omega*R*C))

B = A /  sqrt(1+(omega*R*C)^2)
Vc2(t) = B * exp(-t/(R*C)) + B * sin(omega*t-arctan(omega*R*C)*2)

CC = B /  sqrt(1+(omega*R*C)^2)
Vc3(t) =  CC * exp(-t/(R*C)) + CC * sin(omega*t-arctan(omega*R*C)*3)
plot(Vs, 0, 0.03, color='black')
+ plot(Vc1, 0, 0.03, color='red')
+ plot(Vc2, 0, 0.03, color='green')
+ plot(Vc3, 0, 0.03, color='blue')

六、拾遗

1、此时此刻(2024年4月19日 16:07),这篇博客才写了一半,发现我在数学计算中用到的相移角似乎有些错误,而且数学计算时的模型和实际电路模型也存在着偏差,所以得到的SageMath结果和仿真结果并不一致。但是二者从数值上看是有相似性和吻合性的,所以应该只是一些小的偏差、错误导致的问题。再假以时日,应该能将相关错误找到,并得出正确的结果。

RC振荡电路初学笔记(3)

这是一篇临时的备忘文章,主要是将最近几天对RC振荡器的学习进展做一个简单的罗列。虽然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在这个电路上,但是我对这个电路的细节还有很多的欠缺。好在最令我困惑的几个问题,已经基本搞清楚了:

1、在这个振荡电路中,使用相移器的目的是什么?

答:这个问题我现在“隐约”有了答案,但是还需要对当前的认知进行更深入的学习,以便从数学公式上对相关的“相移量”有个更加准确的认识、并且要能通过参数计算出具体的结果。尤其是我现在所初步感受到的“电容电压跟随源电压”,它的跟随程度和如何控制,要学会具体的计算过程;

2、为什么要使用3组RC相移网络?

答:这个问题现在我已经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得出答案了。这个问题的答案的得来对我而言十分的不易:自己既没有夯实的基础知识、网络上又没有比较明确的答案。幸好最后自己想出了答案。虽然暂时没有办法印证我当前的答案是否标准、正确,但感觉应该基本是靠谱的。为了让答案更容易理解,这个知识点要配合一些画图才能完成。所以接下来将学习使用SageMath将相关的正弦波形绘制出来;

3、电容的容抗的本质是什么?

答:还没有搞清楚;

4、NPN为什么是电流控制型元件?

答:这个问题似乎也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。不过也还没有将答案从头梳理、逐一印证。所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整理、证实。并且在确定自己的想法就是书本上表述的意思之后,整理成博客文章,发在这个系列文集之中。

5、我当前绘制的RC相移振荡器电路,起振阶段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?

答:不确定,不了解。因为我现在使用的2款仿真软件对于起振阶段的仿真并不相同,所以也说不清哪一个软件的起振阶段描述是准确的。因为无法确定哪一个表现准确,也就无法去“打哪儿指哪儿”的想它的起振过程。所以这个起振阶段的起振过程,还要再花时间推敲;

6、我当前绘制的RC相移振荡器电路,是否真实、准确?

答:这是相比Jack Kilby的论文而言的。他的论文中对于RC相移部分使用了一个很简略的画法。现在不确定他的简略画法是:a、一坨电容覆盖在一坨电阻上面,就是与3组RC网络等效的;b、其实简略画法要展开成3组RC网络才可以;c、在他的真实电路实现内部,还有其它未知的细节;以上哪种情况呢?

以上,就是现在我对RC相移振荡器的学习进展。如此看来,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还没有整理成文章、大体了解了的内容还没有深入探究、尚未了解的内容还有很多……如此看来,这个系列的学习工作,还是有很多事情要继续的。

RC振荡电路初学笔记(1)

振荡电路(Oscillator Circuit)是用于产生特定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形或非正弦波形的电路。整句话有些拗口,简单来说:震荡电路就是可以产生正弦波形的电路。

它需要由三个电路功能单元共同构成:振荡器、放大器、反馈器。

比较简单(元件构成简单且容易手工搭建实现)的是RC相移振荡电路,即RC Phase Shift Oscillator Circuit。例如以下电路,仅需使用电阻和电容,在9V的直流电压源驱动下,便可以产生固定频率的振荡输出(正弦波输出):

上图是网上比较常见的RC Phase Shift Oscillator电路,之所以要先依据网上的电路图模拟一下,目的是看看这个电路的基本电路构成和输出波形。

我之所以对RC振荡电路感兴趣,是因为最近看《半导体史话》,其中提到Jack Kilby设计制作的人类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。他的发明所刊发的论文是 US3138743A,在其中提到了使用集成电路半导体生产工艺制作的几个电路图。在这篇论文所提及的几个应用电路中,最简单、最具代表性的便是RC振荡器。

但是这份发明专利看上去有一些吃力,主要是其中的电路图并不是我熟悉的绘制方法,它对相关电路的画法如下:

经过几天的尝试,我大概画出了它的电路图。这个RC振荡电路和今天比较成熟的振荡电路有一些差异,例如和本文上面所画不同,在Jack Kilby的论文中使用的是PNP放大器、而网络上找到的电路图多是使用NPN做为放大器,或者在今天更多的则是使用MOS管、或直接使用放大器作为核心放大部分。

不过具体使用什么核心器件进行放大,本质上都是相似的。我想只要对其中一个细致深入的学习明白,其他的相似电路也就能够较快掌握了。所以接下来,我将对这个电路进行更详细的研究、学习。